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地方最重要的竞争力,来自于它的生活。

刘维公 永泰的村子 2020-08-20


  

 


如果你想打造一艘船,

别忙着号召人马,

要大家去收集木材并且加紧赶工。

你先应该要做的是,

教导人们向往浩瀚无边的海洋。


◎ 安托万・德・圣修伯里《小王子》



 




1

未来的城市创新发展,

会讲故事才是核心竞争力。

 

谈到城市创新,我们常常以为创新与科技有关,与资金有关,与组织有关;其实,创新应该回到“你为什么要创新”这个点上,我们要知道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1.城市治理急需改变思路


城市创新并不是专家学者的理想,在当前世界整体环境之下,它极具迫切性。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公布研究报告《非典型破坏》,其中的数据就凸显了这种迫切性。

 

 

 


第一,人口增长。全世界每年新增6500万人,相当于7个芝加哥的人口。

 

第二,科技的快速发展。全世界的收音机使用者超过5000万人花了38年,电视机的使用者超过5000万人只花了13年。第一部电话发明后,过了130多年,才有第一个网页;但是从第一个网页到第一部iPhone诞生,只花了16年。

 

以前我们说“倍数”的时候,大家已经觉得变迁很快了,可是现在不是“倍数”,而是“指数”。所谓“指数级增长”,就是不断地、很快地、密集地在发展。

 

第三,人口老龄化。到2050年,年轻人的比例会越来越低,老年人口比例会越来越高。


 



在公共政策方面,原来关注年轻人比较多,而现在越来越转向老年人。比如早期在台北,公车的设计不太关心老年人口,因为主要的乘客都是年轻人,而目前台北已经出现了很多低底盘的公车,便于老年人上下车。类似这些便于老年人的基础设施仍然跟不上需求,这也是城市治理创新的新课题。

 

第四,更密集的全球连接。以股市为例,因为全球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华尔街股市全年大动荡的天数越来越多。

 

这些都实实在在地提醒着我们,城市治理需要改变思路。






2.城市的伟大来自人文价值


我们所熟悉的某些城市治理模式是利用科技、资金,大气魄、大手笔、大规模,把一幅蓝图画得非常漂亮。

 

在城市治理上,我们太习惯谈速度,我们都希望在最快的时间之内超英赶美,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我们太习惯各式各样的开发区,不断地盖高楼,好像一座城市楼越高,就表示这个城市越有竞争力。我们的购物中心一定要越大越好,我们的工厂一定要越大越好,我们的所有经营计划或者能够承载的运量都要越大越好……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迷思。但其实,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我们要比的是温度,要比的是深度,更要比的是态度。

 

城市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到人文价值。一座城市的伟大,其实是来自于人文价值。因此,我更喜欢谈城市的性格,而我们的公共政策常常忽视这些。如果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你要好的朋友或者那些能够吸引你的人,他们常常是很有性格的人。同样,城市也需要性格。

 





3.既要管理,也要保护创造力


我在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时候,有人提出:刘局长,台北市的招牌好丑,你要怎么处理?

 

我们不能去限制招牌的大小,也不能让委员会去审查招牌的美丑,我觉得城市不能这样管理,尤其是关于城市的美学,我们不能用管理的角度去看它,城市管理其实是与创造力有关的。

 

我们需要尝试用不同的路径让店家知道,招牌可以做得不一样,招牌最重要的不是大,而是你要让人们看到你的品牌,知道你这家店的特色。

 

于是,我们找了一个非常棒的设计师,为一家茶餐厅设计了一个招牌。老板非常喜欢这个招牌,因为这个招牌把店的特色一下子凸显出来了。紧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老板看着这个招牌,觉得他的店必须改变。结果,他花很多钱把他的店重新装修了。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方式,让大家觉得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是有意义的事情,不单是公共政策的问题。

 





4.追求创新应从人本思维出发


用《小王子》的作者圣修伯里的比喻来说,创新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建一艘船,还是为了征服四海,反映出来我们对创新所抱持的态度。面对新科技,很多人通常只想要快速的拥有技术(建一艘船的层面),而不是去掌握长远的趋势(征服四海的层面)。很多人往往只关心如何开发一个实境技术的App或是穿戴式设备,而非真正了解到实境技术背后所代表的时代趋势意涵。缺乏趋势的认知,常常是在决策时的致命伤,掉入盲目追求创新的陷阱。

 

追求创新,绝对不能忽略趋势的脉络。趋势的视角,可以让人有更宽广的视野去判断创新的价值。透过趋势考察,人们跳脱技术本位的思维模式,更周延的将人文、社会、心理等影响因素,带进创新研发的过程中。






5.让城市讲出它的故事


我认为未来的城市,不是智能城市,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内容城市,要懂得去讲故事。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产和竞争力来自于它的生活。

 

很多关于旅行的书籍,都会千篇一律地告诉你,这个地方有哪些地标建筑。其实城市的探索不是这样的,城市的故事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去讲述。诚品书店就是台北市最好的例子。它有一句广告语叫“在书与非书之间,我们阅读”,这句话非常打动人心,让很多人愿意到诚品书店来买书、看书。

 




我们提到城市,常常谈到的都是一些基础设施,比如一圈一圈的环路、更大带宽的网络等等,可是书店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我称它为“人文的荷尔蒙”,因为当你走进书店的时候,你会清楚地感觉到你欠缺的是什么,或者你明白自己仍然可以成长,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力量。

 




我们常常羡慕其他国家的城市发展,伦敦、巴塞罗那……但你再仔细想一下,其实自己居住的城市,无论如何才是最珍贵的,没有所谓的完美城市。

 

城市的创新,不可能只仰赖政府或者高科技,城市的进步,需要每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城市,为自己的城市做一些事情,这样它才会进步,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2

乡村建设和发展中,

别忘了有温度的创新。

 

我们平常经常在讲一件事件,就是创新,当我们在谈科技的创新、组织的创新,或者社会创新时,我觉得都不要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做的所有的创新,都是想要看到人的笑容。

 


1.所有的创新,

都是要做有温度的创新。

 

温度是一种让人能够觉得,无论在哪里生活和工作,都是有价值有意义,都会有来自于心里面的感动。

 

台湾和大陆一样都在做乡村振兴,只是在台湾称之为“地方创生”。


台湾的台东在过去是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一个地方,大家知道花莲、垦丁,却不知道台东。但台东现在是和台北一样引起世界重视的一个地方,因为它的地方创生。“ARIQA!出发南回”是我们在台东做的一个项目,这有很美的风光,有很丰富的南田石资源,海浪拍打时,岸边的南田石便会滚动起来,那个声音就仿佛是大海在和你对话。但在台东的很多乡村部落也面临着严重的地方发展和人口流失的问题,年轻人外出学习务工,在当地留下来的很多居民都是老年人,比如南田部落(排湾族),他们的人口仅约330人,而实际居住人口则是不到50人,现实是残破的部落景观才是南田真正的景象。

 


 


我非常强烈地感觉到地方创生需要共同参与,需要透过创新的力量,让地方更美好。我们过去常常会认为举办艺术节会为改变乡村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学习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操作方式,通过艺术作品吸引人潮来,可事实上,我们发现,单单复制这种做法,当这些艺术家办完活动离开后,这个地方并没有发展出持续的生命力。

 

如何让发展的力量能够真正的和土地联起来,如何找到“原生固着”且能够永续经营的生命力,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2.地方创生的新发展模式

 

我们在台湾针对台东县的地方创生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LEAD”模式。

 




这是一个结合“实境科技”(科技力)与“设计思考”(设计力)的在地创生发展计划,通过再造地方生命力(Life story 生命故事)、激发地方结伴力(Engagement effect 结伴效应)、培育地方导览力、透过结合科技力(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科技应用)与设计力(Design-driven innovation 设计创新力)的创新模式,实现地方创生的美好发展目标。

 

 



这些生命故事是一般人的生命故事,它不一定是很有名的艺术家,杰出人物的生命故事。而是一个老奶奶、一个手工匠人的故事。

 

每个地方都有非常多的生命故事,但重点是怎么把它找出来,怎么样把它说出来,在内容经济的时代,我们用创新发展模式,结合科技的力量,不断地采集素材,书写人物和故事,不断地去制作各式各样的呈现作品,比如说照片、文案、影像,因为不是只有铺设道路、建设文化中心才能让地方发展,更重要的是内容,一张照片也可以有很大影响力。

 


 



3.结伴的力量


我们希望让在地人的内部力量和外地人的外部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结伴的力量,每个地方都有非常多的生命故事,但重点是你怎么把它找出来,怎么样把它说出来。


我们希望在再造地方生命力、激发地方结伴力、培育地方导览力的过程中,能让地方更有竞争力。


我们希望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够欣赏自己脚下土地的独特价值,认识周边的人情味,并一同参与到重现地方风华岁月的过程中。

 


 


乡村建设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沉淀,它不可能一天就完成,它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留住地方上有温度的历史人文,另一方面也要跟上时代变化的趋势,同时最重要的是能让在地的人微笑,那个微笑是有力量的有温度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人们的认可和热情。

 




视频:乡村振兴与社会创新研讨会 刘维公专访

 

刘维公   

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台湾创意经济促进会 理事长

 

德国特里尔(Trier)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专任副教授、知名专栏作家。研究专长为创新社会研究、文化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及生活风格研究。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台湾创意经济产业之发展,并将创新的社会设计思考导入城市公共政策并带动市民参与,打造具有设计远见的前瞻城市。 

 

 


福建省第一所乡建乡创创意设计中心落地永泰!

 


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和即将要做的,你在我们的工作计划里吗?(点击图片了解)



 



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正在积极探索乡村复兴的永泰路径,在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复兴等方面进行积极实践、搭建各行业协作和交流平台,欢迎更多的你加入我们一起参与永泰的乡村建设中。


【永泰的村子】将会发布更多在永泰发生的美好的事情,欢迎关注和加入我们。 









文字来源:造就TALK、《远见杂志》(台湾)

图片来源:台湾创意经济促进会、上海设计周、华山文创园、永泰的村子

整理:永泰的村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